聚焦:投资理财保险有什么陷阱_理财保险常见的五个陷阱
按照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水平,普通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要掌握一定的基本金融知识,切不可轻信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忽悠,在保险理财产品面前要三思而后行。下面团贷小编总结以下五个五个保险理财陷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险理财陷阱一:是否分红并不确定
由于保险公司盈利状况的不确定性,分红险不一定能分红。分红险是带有分红功能的寿险,保险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个会计年度的可分配盈余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分红险的卖点之一就是定期分红,但由于分红险的利润来源于保险经营利润和从股市等处投资带来的利差等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推销保险理财产品时,向客户诱导许诺的分红比例,往往由于经营状况不好而不予兑现。更有甚者,有些声誉很差的保险公司,就是挣了大钱,也寻找各种理由不给客户按当初承诺的比例分红,而作为经办人的银行光管挣自己的手续费,对保险公司的违法现象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投资的市民也无可奈何。
保险理财陷阱二:股市波动大,成本大受影响
由于股市的巨幅波动,连连出现暴跌,与资本市场挂钩的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险受害不浅,有的投资者甚至血本无归。以投资连接险为例,市民们交付的保险费按照保险合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进入保险账户,得到寿险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委托给保险公司进行投资运作。投资者享有投资收益,同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这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拿着市民们投入的一部分保险费去炒股,股票市场暴跌,保险公司炒股赔钱,赔的都是市民投资者的钱,市民的一部分保险费就跟着股市一起蒸发了。市民投资者的本钱都让保险公司给赔光了,何来分红一说?市民们有闲钱,本想依靠银行和保险公司挣点钱,结果因股市暴跌落了个血本无归,按保险合同,保险公司还不承担任何责任。
保险理财陷阱三:把年化收益率和总收益率混淆
口头上的年利率并不是每年收益,而是保险合同的总收益率。假设某公司的理财保险的宣传年利率是7%,“保底收益真能达到7%这么高?”对于投资者的疑问,该营销人员犹豫了一下表示,其实7%是指5年的收益,平均每年不到2%。而这点并没有在宣传单中注明,工作人员也没有主动进行提醒。 “但每年还有现金分红,加起来收益率也挺不错的。”该工作人员表示,参照该公司以往的分红经验,这款产品年平均分红水平超过4个百分点,“5年下来收益率至少达到百分之二十几。”但这样一来,该产品的实际收益水平与5年期定存到期的利率18%差距明显缩小。 我们随后从相关保险公司了解到,这款分红险的保障内容大致包括身故保障,红利以及满期金。保险公司的产品条款中并未说明有7%保底收益,涉及投资收益的方面只有红利和满期金。
保险理财陷阱四:提前退保难获满期金
尽管没有保底收益,但保险公司客服人员告诉我们,如果保险合同期满,投保人可以获得保额100%加上总收益率的满期金,即购买1万元的产品,假设预期收益率是7%,5年后可以获得10000×107%=10700元的满期金,在收回本金的同时还有700元的收益。“如果合同到期,保险公司保证给付这部分收益。”照此看来,这款保险产品确实有固定收益,但却并非银行宣传单中所说的保底收益,而是合同到期后的满期金收入。如果投保人提前退保,则拿不到满期金,只能按照保险公司的保单现金价值获得补偿,而这部分金额往往较低,越早退保保单现金价值越少。而且,如果中途出险理赔,则保险责任终止,投保人也只能获得理赔金。
保险投资陷阱五:期限长的想提前退保要支付手续费颇高
保险理财产品的期限普遍偏长,如果要提前支取要支付高昂的手续费,不仅拿不到收益,本金都有可能贴进去。近年来爆发的各类存单变保单、理财变保险之类的案件中,投资者就是掉入这样一个陷阱中。
理财经理推极力向你推荐一款收益不错的保险理财产品,一年可以取出,但实际上保单的期限却远远不止一年,很多都长达十年、二十年。理财经理只告诉你一年可以取出,但并未告诉你一年取出要付很多手续费,即所谓的退保费。有的情况下,甚至不允许退保,投资者只能等到数年后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