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视野】迈向清洁低碳世界,能源安全不可小觑
【资料图】
当今世界正面临多重挑战。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生活成本上升,给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经济带来压力。化石燃料危机使许多国家进一步注重保障能源安全。但今天的能源安全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安全不仅仅意味着保障能源来源,还包括以可支付得起的价格获得充足的能源供应,同时保护经济免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能源转型将成为能源安全的助推器。可再生能源可以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应对化石燃料价格高昂以及价格动荡的局面。使用可再生能源不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目前可再生能源成本也比以往更低。从经济层面看,能源转型势在必行。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数据,东南亚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占2%,到2030年需要提高至18%。实现这一目标可能困难重重,但好处将不仅仅是减少碳排放。到目前为止,亚太地区已有39个国家承诺在未来几十年实现碳中和或净零排放,从而实现能源转型。这些远大的目标面临两个不利情况。首先,许多国家仍计划投资天然气和其他化石燃料项目,这些项目可能不符合其碳中和或《巴黎协定》的目标。其次,可再生能源在亚太地区的分布不均匀。对许多国家来说,仅仅利用国内资源不可能实现完全脱碳。因此,能源转型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实现互联互通。电力系统互联互通是提高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随着能源转型不断取得新进展,各国将从依赖进口转向互惠互利,随时随地共享资源。这意味着世界能源格局从固定化转向自由化,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地位可以随时转变。我们的电力系统、操作程序和机构必须适应这一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这也说明我们必须努力在邻国之间建立信任。遗憾的是,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滞后,但这并不是因为该地区缺乏远见。例如,亚太经社会(ESCAP)正在与东盟能源中心(ASEAN Center for Energy)合作,将拟议的东盟电网(ASEAN Power Grid)从纸上的设计变为真正的现实。新加坡正在从老挝进口清洁电力。但要加快进展,我们还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在这方面,亚太经社会成员国批准了《电力系统互联互通区域路线图》,在其九项战略中呼吁加强协调电网规划力度和促进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亚太经社会正在与成员国合作实施这些战略,例如,寻找机会为绿色电网提供境内外的私人和气候融资,这些电网能够实现可再生能源高度整合,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各国是否真的能够负担得起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加大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部署力度,这将刺激铜、钴、镍和锂等关键原材料的需求增加。随着需求的增加,供应跟得上吗?在对清洁能源经济的投入方面,亚太地区既是主要供应者,也是消费者,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发展如何,与该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的负担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要了解关键矿物的供应链能否跟上预期的需求增长,并提高供应链的弹性,尽量减少价格波动并避免供应中断。考虑到这一点,亚太经社会正在研究能源转型对亚太经济体的影响,这些经济体拥有大规模的国内采掘业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纵观整个地区,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或《巴黎协定》的目标方面,各国均未走上正轨。新冠肺炎、气候变化的新影响、正在发酵的地缘政治事件减缓了减排进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出现了倒退。各国无法单独应对这些挑战。在整个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的绿色能源网,可以保障该地区的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