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重疾险为啥卖不动了? 业内人士:渠道和产品改革成必然,未来依然可期
半岛全媒体记者 姚文嵩
近日,银保监会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保费数据,占健康险保费半壁江山的重疾险保费收入依然未见明显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为5799亿元,同比增速3.99%,较2020年和2021年同期的19.72%和7.9%继续萎缩。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本是越来越高,却没有给重疾险带来销售的高光时刻,反而遭遇了“滑铁卢”,其中原因几何?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重疾险保费增速连续5年滑坡
(资料图片)
“我是2016年入职的,可以说眼看着重疾险就这么一步步跌落下来,特别是从去年保险改革以来,重疾险的出单量可以说是断崖式的下跌。”青岛一寿险公司赵经理在接受采访时感叹地说,“之前公司每个月的新保单中重疾险要占一半以上,近一两年,增额终身寿险后来者居上了。”
“现在重疾险确实不好卖,一年的签单量几乎赶不上前几年两个月的签单量,消费者现在对储蓄型保险更感兴趣,比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青岛一大型保险公司的销售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银保监会公开的数据显示,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4574.6亿元,同比下滑6.7%,这是重疾险保费近6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而从行业交流数据来看,重疾险新单保费下滑更是达到了4成左右。据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至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528亿元、2245亿元、3198亿元、4107亿元、4904亿元、4574.6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48.8%、46.9%、42.5%、28.4%、19.41%、-6.7%。整体来看,2016年至2021年,重疾险保费增速已经连续5年滑坡。而新单保费从2019年起,也已经跌破千亿规模,持续负增长。业内人士表示,重疾险保费的概念是指规模总保费,包括续期保费和新单保费。相比续期保费,重疾险新单保费的下滑更为明显。
是行业“寒流”还是红利出尽
据了解,健康险是人身险三大主要险种之一。目前,重疾险在我国健康险中占据主力地位。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占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2%。那么,重疾险遇冷背后,是短暂行业“寒流”还是红利出尽的必然?
“现在,居民的储蓄偏好明显提升,且在权益市场波动加剧、部分银行理财破净值的市场环境下,储蓄险吸引力增强,现在公司的保险代理人更倾向于向客户推荐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等产品。”上述青岛一寿险公司赵经理表示,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消费者的“钱袋子”捂得更紧了,居民对储蓄产品的需求更为明显了,目前具备长期储蓄功能且保单权益多样的增额终身寿险补位成为目前保险市场主推产品,也成为当前险企保费的主要来源。
除了储蓄型产品,近些年逐渐兴起的百万医疗险和惠民保两类产品也吸引了消费者目光。“像青岛的‘琴岛e保’只要有社保,不管有病没病,居民每年仅需139元,最高可保300万元,性价比明显比重疾险高很多。”赵经理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惠民保共有1.4亿人次参保,保费约140亿元。惠民保对重疾险产品潜在客户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去年重疾险定义的修订,重疾险市场透支了很多需求,短时期内还无法得到缓解,加之近几年代理人数量减少、代理人服务水平偏低、人口红利渐退等都是导致重疾险增速放缓的原因。
重疾险发展前景依然可期
虽然销售面临压力,但是重疾险的未来也不乏看多者。华泰人寿个险总监兼个险中心总经理王建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重疾险市场目前处于销售低迷状态,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他认为,重疾险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从目标客群的覆盖率看,基本上已经由增量市场进入了存量市场,但仍然处在市场的初级阶段,因为大多数客户基于理性认知的、保障完备的潜在需求尚未被有效唤醒。
对于重疾险市场的饱和度,华创证券分析师徐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重疾险错位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从产品视角来看,重疾险具有收入补偿优势,与短期医疗险存在区别;从客户视角来看,当前重大疾病保障缺口较大,仍有提升空间;从保险公司视角来看,需要培养专业性更强的营销团队,并在产品形态上进行创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重疾险仍将是人身险公司赖以发展的重要业务,想要突破当前的市场困境,必须进行变革。中再寿险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好的产品一定是同时满足了多方利益,重疾险能够达到今天的地位并一直保持着长久的活力,是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重疾险确实触碰到了客户的痛点,将“重大疾病”这一概念深植消费者心里。该负责人还表示,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大健康、大养老给保险业留下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但近两年重疾险总保费增速急剧放缓、新单保费连年下滑绝非偶然,而是外部环境剧烈变化、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也在变化的必然。“我们认为,渠道的改革和产品的改革,应该互相配合、互相追赶。要真正地从需求出发,以此为基础革新开发适应渠道的高价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