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简讯:稳经济两会前夕中国各部委频吹风,紧日子下财政扩张规模受关注
来源:FastBull • 2023-02-16 18:49:23
(相关资料图)
•中国两会前夕各部委频吹风,稳经济、扩内需是核心•专家预计今年财政赤字率或定3%左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强化政策协调合力是关键告别三年疫情,中国今年将如期在3月初召开两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而扩内需、稳经济无疑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两会前夕各部委开局吹暖风的表态中,持续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在紧日子下扩张多大的规模备受关注。受访的专家表示,疫情三年加剧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今年面对稳经济的重任,财政支出强度上要继续加力,紧日子下财政捉襟见肘的压力可想而知。预计今年的赤字率会提升至3%左右;而在拼经济的大前提下,吸取以往教训让部门的政策形成合力而不是“政策合成缪误”亦至关重要。“如果说2021年是社会治乱(互联网、教培、房地产等行业整顿)的一年,2022年是政治维稳(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的一年,2023年将是恢复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一年。”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称。在他看来,告别疫情以及对房地产暖风频吹,政策面稳经济马力开足,全年经济有望好于、快于上一年,加上2022年低基数因素,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22年的3%左右回升至5%左右,并预计今年的赤字率会升至3%左右,高于2022年的2.8%左右。中国财长刘昆周三撰文“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称,“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文章称,综合分析研判,今年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增幅不会太高,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从财政收入看,2023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财政支出看,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总的看,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欠帐总是要还的
尽管从中国官方公布的口径中很难推测抗疫三年的实际财政支出,但疫情背景中从上到下,中国政府的紧日子和民众的苦日子有目共睹,庞大的支出欠帐总是要还的。另一位不具名的专家就提到,今年本来就是换届年,虽然重要部门的掌门人人选尚未公布,但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今年要干的事讲明白了,两会上确定目标后就是具体落实了。他提到,近几年财政压力大显而易见,且不说疫情期间全员核酸的费用都是政府开支,其它的抗疫费用也是一笔庞大的开销。现在终于回归常态,但要帮助企业恢复元气继续实施减税降费,老龄化社会要兜底民生都需要财政加大支出,后续财政收支压力只增不减,因此也限制了扩张规模的空间。“中国人都讲究留余地,政策也是,今年3%左右的赤字率差不多了,总不能前任埋雷后任排雷啊。”该位人士称。而近期中国一些地方因不满医保改革反对声亦此起彼伏。在官方看来是提升医疗保障待遇的好事,但民众却不买单,直接的观感就是原本每月能到手的医保卡上钱没了。近期多地出台的医保改革方案共同点: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当期计入的金额有所变化。对在职职工而言,原本由单位缴费划入的部分不再划入,被纳入统筹基金;对退休人员而言,个人账户计入从过去的与本人养老金挂钩,过渡到定额划入,定额标准与统筹地区改革当年人均养老金挂钩。人民日报周四发文称关注个人医保账户资金减少:要算大账、长远账,并称改革就是让最有需要的人受益,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将细化配套措施,促参保职工获得感提升感。前述不具名的专家就称,这也突现涉及民生的改革必须要小心,虽然官方给出的理由都很高大上,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就觉得是抗疫三年国家也没钱了,所以把原本划给个人帐户的钱都拿去统筹了,本能反应就是个人利益受损。
吸取教训防止政策合成谬误
此外,在稳经济的大前提下,中国需要吸取过往各部门都从本部门角度出发订政策,而忽略了政策合成导致的谬误并给实体经济带来伤害的教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一个论坛上就提到,加强各方面政策和改革的协同,是政策、改革实施追求的愿景,但实际效果不是太理想。政府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市场主体要配合、有反应,如果市场主体对政府的政策刺激信号比较迟钝,政府的刺激政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他看来,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还是预期转弱,没有实现根本扭转。这一年多来,预期转弱的状况依然很严重,或者处于下滑通道。“更大的风险在哪儿?市场预期没有转变,市场的积极性没有起来,投资意愿不强,再加上社会消费意愿比较弱,这种情况下让我们依靠政府发力,用财政货币政策去刺激经济复苏,有可能导致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多地去替代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他称,这样就可能导致越是刺激经济,经济越难以提振,有可能陷入这样一种循环。另一位不具名的专家亦提到,疫情三年很多该做的事都没做,眼下为稳经济各部门争相出招,虽然出发动机都是好的,但因为中国缺乏政策出台后的评估机制,这也容易导致很多看似初衷良好的政策一落地就变了味。“比如说2001-2020年这20年中国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而政府消费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但当初政策制订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扩大内需啊,但实际结果却不是这样。”该位专家称。
关键词:
财政收入
不具名的
预计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