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未来,黄金仍是良好的投资品


(相关资料图)

近期,随着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的发酵,国内外黄金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激发了市场对黄金的投资热情,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毕竟,近在国际现货金价冲上2000美元/盎司关口后一度大幅下滑的殷鉴不远,远在2013年“大妈抢购潮”后被长期“套牢”的痛楚犹在。不过,在黄金价格狂飙后的争议喧嚣中,黄金投资的本质却被模糊,黄金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拥有的“神性”反而在现代投资市场中成为被“黑化”的起源,令人唏嘘不已。走下“神坛”的黄金已经不再是神权和君权的独享,但是人们脑海中残存的对于黄金“神性”的崇拜却使得黄金投资被蒙上宗教狂热的色彩,扭曲了金融属性极强的黄金在现代投资市场中巨大的投资价值。

黄金走下“神坛”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黄金曾经在全球人类文化中长期充当价值储藏和流通媒介的货币。黄金去货币化后,黄金货币属性弱化,但是黄金并未完全退出货币领域。黄金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定海神针”的价值通过对金本位持否定态度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之口得到了传神的表达:“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正因为黄金长期与财富、权势和价值等人类文化符号直接关联,通过历史和文化传承,人们对于黄金投资的初始直觉都源自黄金曾经在“神坛”中拥有的某些“神性”,然而却没有意识到走下“神坛”的黄金早就脱胎换骨成为现代投资市场中一个金融属性极强的投资标的。当我们戴着“神性”的有色眼镜去看待黄金投资时,自然看不出走下“神坛”的黄金在现代投资市场中独特的魅力。源于黄金“神性”的首要投资误区为认定黄金是可以摆脱牛熊涨跌周期的上涨“永动机”,然而理性和历史却告诉我们,金融市场上任何一个投资标的都可以具备这样的“神性”。黄金自1973年以来大体经历了4轮完整的牛市和3轮完整的熊市,其受牛熊周期的主宰十分明显,不过一向用来与黄金保值作对比的美国股票市场自1973年以来,在整体上扬的背景下依然经历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7年次贷危机和2022年疫情急速下跌的熊市行情。不少人将黄金的保值理解为,黄金可以跳出牛熊周期之外,一旦发现黄金价格居然也有牛熊周期便大有受骗上当之感,殊不知牛熊周期运动是全球所有大类金融资产的常态,单独怨怼黄金不能实现上涨“永动”实在是“爱之深恨之切”。源于黄金“神性”的另一个投资误区同样是认定黄金可以跳脱牛熊周期的心理在具体收益率比较上的映射。不少人认为,既然黄金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神性”,那么作为投资品种必然应该具备“秒杀”其他一切投资品种的实力。下表描述了2018年至2022年人民币黄金价格与其他主要金融资产的年变化,持有黄金现货从历年表现来看,绝不是稳赚不赔,2021年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黄金价格就下跌4.14%,不过股票市场和原油价格在过去5年也有2年为下行。正是从表中的数据对比中,人们可以看出现代条件下黄金“保值”的真实含义:即黄金投资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但黄金却是同类型风险投资中波动相对较低的品种,过去5年黄金投资的年收益率高时也有15%~20%的不俗表现,差时却也从来没有达到美股和原油那样20%以上的跌幅。

▲2018年至2022年黄金与其他主要金融资产的年变化

对冲美元风险:黄金投资正当时

在现代投资市场中,黄金作为投资标的已经走下货币的“神坛”,其周期运动也是因为黄金脱胎换骨为美元风险和美国经济危机的对冲工具而起。市场对于黄金投资异乎寻常的热情,常常是因为预兆着经济衰退的风险事件而兴起,近期的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就是最新的例证,这不免会将黄金价值与“末日”情绪挂钩,从而激起对经济趋势抱有乐观信心人士的批判和厌恶。然而,资金因为恐慌涌入黄金市场可能是一时兴起的行为,但是黄金对冲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危机的价值却是被历史所证实的客观存在。1973年以来并非每轮经济危机都催生了黄金价格牛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黄金价格表现平平。然而,每逢美国经济危机时,黄金总是因为其对冲美元风险的金融属性而成为资金热捧的对象,2007年次贷危机和疫情就是明证,也给当时股票狂跌和工业商品大跌的金融市场提供了难得的一片“绿洲”。从黄金对冲美元风险和美国经济危机的金融属性出发,黄金投资正当时。因为无论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的后续进展如何,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后半段,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正在逐步累积,市场对于黄金的关注无论从逻辑和历史上都无可厚非。黄金已经走下货币的“神坛”,或许很多人内心深处还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然而脱胎换骨的黄金却绝非在现代投资市场中扮演着“明日黄花”的悲情角色,而是挑战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危机的“黄金骑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