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美光在华销售,中国拥有了可以说「不」的资本

5月21日,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和讯息化委员会发表声明称,美光公司(Micron)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没有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因此中国国内关键讯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这份声明没有交代具体安全隐患的细节。美光公司表示已经收到中方通知,期待与中国政府继续对话。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禁用中国产品,这次终于反过来了。

如何看这次的反转?这场关于晶片的暗战又将如何发酵。

中国挑战巨头垄断

美光被禁,正是因为之前仗着自己背后有美国政府撑腰,把事情做得太绝了。


(资料图)

2016年,福建晋华跟联电合作,打算进军DRAM存储晶片行业,美光一看不乐意了。于是2017年美光公司向美国加州联邦法院控告福建晋华和联电公司,称联电窃取了它家的存储晶片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并交给了晋华。当时晋华跟联电积极反诉,美光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败诉。但当时特朗普当政,美光又拿出了大把的游说资金。最终,美国商务部将福建晋华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联电也中止了合作,前期的巨额投资都打了水漂。

2018年7月3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美光发出「诉中禁令」。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美光半导体销售(上海)有限公司立即停止销售、进口十余款Crucial英睿达固态硬盘、内存条及相关晶片,并删除其网站中关于上述产品的宣传广告、购买链接等讯息。同时,也裁定美光半导体(西安)有限责任公司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进口数款内存条产品。

2018年,美光57%的销售额来自中国,2022年,美国只有10%的销售额来自中国。从2017年晋华事件以后,美光算是跟中国企业杠上了。

2018年中美科技竞赛开始,当年美光公司就派人到美国商务部游说了10次。从2018年到2022年,五年时间里,美光公司花了近1000万美元来给美国政府提报了170项游说内容,议题从贸易到知识产权五花八门。近七成的游说都是直指中国。英特尔、苹果、特斯拉、英伟达……那么多大厂都安静着,存储行业两大佬三星和海力士也都没说什么。美光显然是气急败坏了。2018财年的时候,中国市场贡献了美光57%的营收,但现在只贡献了10%。

2019年5月,美光率先停止对华为供货存储晶片。华为是美光的大客户,华为购买美光晶片一度占美光总收入高达10%。为了打压中国晶片产业,美光不惜自绝于客户。

2022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长江存储列入了实体清单,也是拜美光所赐。长江存储是由紫光集团与官方合资,于2016年12月21日成立。2018年,长江储存的3D NAND架构Xtracking研发成功,该技术将负责数据读写操作的外围电路和储存单元分开独立加工,以此降低了成本并提高储存密度。2020年,长江存储宣布跳过96层,成功试产128层QLC 3D NAND闪存,单颗容量达1.33TB。2021年10月,海外权威研究机构Tech Insights对这个产品进行了晶片级的拆解,发现其存储密度达到了目前业界最高的8.48+Gb%2Fmm²,远高于三星、美光、海力士等一线NAND晶片大厂。

无论在容量、位密度还是I/O速度方面都足以与其他产品竞争,技术上已赶上其他领跑者。最关键的是,同等级的存储晶片,长江存储的产品售价还要便宜30%以上。2022年3月底,业内传出消息称,长江存储已正式打入苹果iPhone的NAND+Flash供应链。分析师预测,长江存储全球市场份额有望在2023年达到7-8%,并且良率也赶上世界主流水准。

正是长江存储的来势汹汹,这绝对是触碰到了美光的奶酪,终于2022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长江存储列入了实体清单。

还不止如此,美光主动参与晶片去中国化,关掉自己在上海的研究所,并且还是唯一一家提出「关于中国及竞争」相关问题的美国半导体公司。

企业主动挑动大国博弈是非常危险的,两个大国还有坐下来谈的空间和机会,但企业多半会死的很惨。美光在华禁售,就是对等报复。

国产储能乱入打乱市场

美光的产品,普通人可能感觉不到,然而生活中必不可少。电脑、笔记本内的内存、手机存储空间几乎都要用到存储晶片,这就是美光的产品。存储晶片的生产,掌握在几大巨头手上。最头部的三家就是三星、美光、海力士。高端数码产品的存储晶片,几乎都来自于这三家。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2年Q4,全球DRAM市场,三星拿下了近一半的份额,排第二、第三的SK海力士和美光份额加起来超过了一半,其他厂商能分到手的市场已所剩无几。全球NAND市场,三星以33.8%的营收份额位列第一,铠侠以19.1%的份额排第二,从第三到第五分别是SK海力士、西数和美光,留给Others的只剩下3.1%。产品的标准、定价权,也都是这些巨头制定的。

但在这样的「困境」下,国产存储晶片实现从0到1。最知名的DRAM厂商是长鑫存储。长鑫2018年成功研发出中国首个国产8Gb DDR4内存,此后不断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据了解,2021年,长鑫存储采用的主流内存晶片工艺为19nm,2022年完成了17nm DDR5内存试产。2021上半年,长鑫存储的全球市占率已经达到了1%。NAND领域,国产厂商中的佼佼者则是长江存储。

今年4月,长江存储得到大基金二期增资,注册资本从562.7亿元人民币增至约1052.7亿元,新增近500亿资金。长江存储二期项目也在启动,规划产能能达到30万片/月,和国际存储巨头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预测,2023年长江存储在全球存储市场预计能拿下6%的份额。

当然,国产存储晶片厂商还远远无法和国际巨头们对比,国产存储产业起步晚、技术积累少,而且整个行业被少数几个海外巨头掌控,要想在这样一个群狼环伺的环境中获得一线生机,难度极大。

但有趣的是,正是国产储能的出现「打散」了一般消费者需求市场。价格低廉的固态硬盘,基本用的都是国产厂商晶片,其中以长江存储居多。国产SSD的性能足以满足日常需求,打破此前垄断,SSD固态硬盘价格突然就血崩了。DRAM内存产品出现剧烈的价格变动,比存储品类可能还要更早些。

不会造成「卡脖子」的影响

中国从来不打没准备的仗。美光的禁售,自然不会造成「卡脖子」的影响。

此前美光科技发布了一份史上最惨财报,数据显示,美光2023财年第二季度的收入为36.9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2.6%,净亏损高达23.12亿美元。据财报披露,因不得不降低价值14.3亿美元3D NAND、DRAM库存,公司毛利率从2022财年第二季度的47.2%暴跌至-32.7%。同时,美光预计,2023财年第三季度的收入为35—39亿美元,将较2022财年第三季度按年下降约46%,这将是自2001年网路泡沫破灭以来最大的按年降幅。

巨额亏损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存储晶片价格暴跌,市场进入下行周期,2022年NAND Flash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下跌41%,DRAM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下跌35%。

放眼2023年,集邦咨询预估今年内存供给成长率仅为10.6%。

然而,下行周期反而昭示着更加激烈的鏖战,从行业发展规律看,若半导体企业如果能逆势投资,占领市场份额,将有望在下一阶段获得更加主动的地位。

理论上,美光在华禁售,会造成市场份额转向三星和海力士,他们将获得更多订单。早在今年1月,美国就向韩国提出请求,希望一旦中方禁止美光科技在中国销售晶片时,韩方可以要求三星和海力士不要趁机填补因此出现的中国晶片市场缺口。这个变化如何,还需要新一步观察。

另一方面,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谈到,在市场竞争高度内卷倒逼技术加速进步的条件下,部分国产NAND闪存晶片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低于三星美光等外资产品,近年来中国的存储晶片产业链已经实现了巨大发展。陈佳称,5年前美光在内地市场营收占比曾经高达约60%,但5年来中国曾经被「卡脖子」的存储晶片产业链已经实现了厚积薄发,自主创新的DRAM与NAND闪存晶片技术研发与产能保供能力一日千里,相比之下美光已经今非昔比,美光的营收占比从高位的约60%以上下滑到2022年的约11%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专家观点认为,伴随着对美光审查落地,国产存储厂商或有望受益,加速存储晶片领域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可以说,现在的中美科技已经进入零和竞争,此涨便是彼消。美国的战略逻辑是,要维持甚至扩大当前美国对中国的力量优势,那么严格管控晶片和计算机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最为「四两拨千斤」的政策选择。而且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已经从「单点爆破」扩大到了「地毯式轰炸」。从5G到计算晶片,再到存储晶片,几乎是把目之所及的所有节点全部覆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让中国在高端科技领域「设计不出、制造不了、买不到、运行不了」。虽然这样做会大范围伤及美国本土企业贸易活动和商业利益,美国政府显然清楚这一点,但却不为所动——宁愿自损三千,也要杀敌一万。

而中国的动作是在发生微妙变化的。前几年,是真被卡脖子,所以也不得不一定程度低头,有实力差距没办法,认怂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以图将来。但如今对美光的反制,就是一个标志性符号。假如中国没有摆脱卡脖子项目的能力,是不会贸然搞对等反制的。这就表示中国拥有了可以说「不」的资本和能力。

文章来源法布财经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