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如何吸引客户?
私募基金的客户分成哪几类?
首先从大类上来说要分为直接客户和渠道两大类。
在直接客户中又分为个人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个人类客户包括你的亲朋好友,这个基本上是可以第一
私募基金的客户分成哪几类?
首先从大类上来说要分为直接客户和渠道两大类。
在直接客户中又分为个人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
个人类客户包括你的亲朋好友,这个基本上是可以第一波支持你做私募的人,他们的特点是认你的人,你都不需要给他们介绍你的策略投资理念,他们认可的是你的这个人,比如我们的投资人中有不少就是认识二十年的同学。
第二类是你的股东,有些私募会有一些强大的股东背景,也就是所谓的金主,或者自己给钱或者能拉来钱,这些钱也往往对一家私募的起步非常重要,这里面有一个隐患的地方就是如何协调投资和资金的矛盾,这点后面再详细分析。
第三类是一些真正的高净值客户,往往这些客户都是通过各种代销渠道获得的,优点在于当顺风顺水的时候这块客户发展的会非常快,甚至有时候比机构客户还稳定,并且对你的一些风控等要求还低。缺点就是当你业绩不好的时候也许都会找上门来。如果要再细分,又分成小几百万的个人客户和几千万的壕们,总的来说和越有钱的人打交道反而更容易。一来他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更高,其次他们更遵守一些商业规则。
还有一类是一些企业资金,虽然是机构但是因为也不算真正的投资机构,你也可以把他们认为是高净值客户的一种,因为往往很多高净值客户本身也就是一些企业主。
机构客户主要以各类FOF为主,我自己是把他们分为了三类。
一类是金融机构背景的,包括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等。优点在于都是金融机构,相对来说拿银行爸爸的钱比较容易一些,在资金紧张的时候靠着牌照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第二类是各种各样的三方,背后是一些高净值的客户,相对来说条件没有金融机构那么高,但是资金受行情的波动也比较大,并且三方的合作对名气的考量更重要一些。
第三类就是各种私募机构,有些是专职做FOF的,也有各种转型而来的,我见过的就有原来自己做投资的,做房地产的,做市政工程的...
以上机构客户的特点在于他们相对比较专业,对收益风险回报的预期相对合理,当然一般给的费率等条件也会差一些。当然如果你们能谈拢还是不失为一笔好买卖的。
再说渠道,主要就分为两类三方和经纪商。
三方的诉求相对简单一些,就是靠卖产品挣钱。而券商和期货公司除了销售以外可能还会看中你的交易量和托管等等,其中券商的能力又远大于期货公司。对于渠道来说,你的历史业绩固然重要,但是名气可能更重要(否则没法像客户吹牛啊)。所以可能不适合那些刚起步的小私募合作,除非你本身可能是公募基金出来的知名基金经理那种背景的。
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找哪一类客户?
在你的起步阶段一定是靠自己钱+亲朋好友+股东的钱
原因是这些钱不需要你有什么历史业绩来证明自己,有不少私募老板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富二代那么顺理成章的就有了启动资金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个是最好的。
比如知道某个私募S,规模大概近50亿,基本上都是几个老板身边圈子人的钱,本身老板圈子能力较强,这样也不需要特别的募资渠道。
当然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找一些有能力的股东合作,但是这里就要注意一些问题了。
先说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私募B,基本上就是负责投资的老大和一个做实业的股东,开始靠股东和一些亲朋好友的钱做出了业绩然后慢慢扩散越来越多的朋友投,然后开始找到一些渠道代销,现在已经近30亿规模在市场也有一定知名度。
再说可能不太好的,特别是对量化类的私募来说,往往找了一个比较有钱的股东,但是投资人往往要见到负责投资的投资总监,结果投资总监就每天忙于路演应付投资人,没有时间coding研究策略,自然业绩一般。业绩一般募不到钱,有钱股东会觉得你负责投资业绩那么差是你的锅。负责投资的会觉得找你来就是搞钱的结果每次都要我出场是你的锅,然后恶性循环了。为什么说往往量化的此类居多呢?因为做量化策略确实需要很多连续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不像做主动投资可以随时都思考问题,并且只需要看准一两个问题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所以路演见投资人这种打扰对于做主动投资的人来说反而影响不大。
当你完成第一步以后就要开始找一些外部的资金方了。这个时候往往量化和主动又有不同的选择方式。
对于做量化来说,更适合去找一些机构资金,因为他们对于做量化的策略和业绩往往认可度更高,而且相对专业能理解你在做什么。不同的FOF也有不同的癖好,比如有些就特别喜欢投一些比较前期的私募,为了避免广告之嫌就不点名了。接触久了就明白这个圈子也很小,基本上就是这么一波人然后什么风格。
而对于主动来说,机构资金往往认可度不高,那么往往是通过一些渠道找一些高净值客户的资金,这个背后很多公募基金出来的或者之前有一定知名的就很有优势了,因为他们在散户群体本身就很有知名度大家就比较愿意合作,王亚伟就不说了,比较成功的还有比如巨杉、弘尚、万吨等等。如果你没有这个优势那么就只能苦熬一段时间业绩然后等待一个比较好的市场机会了。
等你的规模到了几个亿,市场有一定知名度了,也有一定时间业绩积累了就进入第二阶段了。
对于做量化的来说,可以去拿银行的钱或者银行私行的代销,也可以有一些三方或者证券期货的代销等等。
对于主动的来说,就可以从高净值客户开始拿一些机构的钱了,也可以进入一些银行的白名单,走银行的代销等。
我看到的一个数字,一般来说对于成熟期的私募,量化方面的个人客户略多于机构客户。而对于主动类的私募可能这个比例更高一些。然后等待一个好的年景爆发,前几年,一年从小几亿默默无闻的私募爆发到几十亿规模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个时候各种渠道都要利用上了。
故事还没有结束,打江山易守江上难,其实你真正的挑战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如何在这种规模下保持你的业绩才是最挑战的地方,也有太多的例子是上去了又下来了,然后可能就再也上不去了,所以保持业绩和规模的同步协调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