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科技战,存在一个临界点


(资料图片)

中美战略博弈已整体进入相持阶段,美国作为综合实力占优的一方,谋求削弱中国的长期发展潜力。因此,与生产力最为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自然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着力点,对华科技战也自然成为美国面向中国极限施压和实力封锁的首选方案。科技战的关键词是“战”,它是战争逻辑在科技领域的投射。所谓战争逻辑,就是以绝对安全为目的、以破坏性策略为手段的思路。目前,美国对华科技战主要围绕四个问题组织发力,其基本思路是“以壮大美国、限制中国为原则,赢得科技权力优势,并将其扩大为综合竞争优势”。这一思路涵盖四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科技优势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经济发展?美国正在努力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确提出长期投资清洁能源、电子制造业与生物科技的科学研发,以保持未来竞争力;还提出推动高新科技优势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寻求在诸多技术上拉大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优势。同时,美国正在通过综合性手段防止技术、资金、人才流向中国。美国禁止获得联邦政府资金支持的企业10年内在中国建设拥有“先进技术”的工厂,大量投资并购项目被迫叫停;基本禁止美国公民支持中国芯片及其生产设施研发,许多美籍高管、专家被迫从中国离职。问题二:科技项目能在多大程度上塑造规则?美国正在海外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中输出西方价值观与规则。从“蓝点网络”计划到“重建更好世界”(B3W)倡议,再到“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PGII)”计划,美国不断在全球市场强化所谓“民主”“透明”“高标准”等西方意识形态下的“规则正义”。同时,美国屡屡将中国的5G设施、智慧城市等项目污蔑为“数字威权主义”输出与侵害“隐私”“数据安全”的“战略行为”,试图对中国实施“规则封锁”。问题三:科技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带动“外交团结”?美国正在将科技合作与同盟体系“融会贯通”,一方面加强本国与盟友国家在科技产业链上的分工合作,另一方面将这种合作与军事、外交、制造业、技术侦查、人文交流政策相互绑定。同时,美国正在拉拢、胁迫盟友国家服从美国科技战略,阻断这些国家同中国的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荷兰、日本在半导体领域,英国、加拿大在电信领域均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与中国企业的“脱钩断链”。问题四:科技手段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美国正在借科技投资与新兴技术在国内创造就业,并在选举政治中进行舆论操控。同时,美国正在以人工智能、网络攻击等技术对中国发起认知战、舆论战,试图通过塑造和引导中国国内舆情,挑拨政府与社会关系,并给中国优化制度政策制造阻力。自2017年以来,美国几乎所有重要战略文件均将中国描述为“威胁”和“挑战”,“你死我活”的霍布斯式思想戏剧性地在本应集自由探索、交流合作之大成的科技领域复活。美国的技术民族主义倾向以及受其支配的对华科技战还能走多远?这取决于两种逻辑的博弈结果。一是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逻辑,二是权力政治的斗争逻辑。生产力向前发展是人类延续的基本需求,其他逻辑只能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目前,华盛顿正在以权力逻辑扭曲、压制发展逻辑,这给美国自身造成了巨大伤害。由于政府限制信息、人员和市场反馈的政策,美国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速度连年下降,美国企业利润的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与科技进步无关的收益,美国部分主要盟友也对遭受的胁迫多有不满。当这种扭曲突破一个临界点,美国将被迫从权力逻辑向科学逻辑进行政策回摆。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正在进行一场赌博——赌的是在自身承受力的临界点到来之前,中美科技实力差距发生质变。面对美国的攻击与赌博心态,中国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超越与重塑。一是美国越趋封闭,中国越应开放;美国越趋结党,中国越应普惠;美国越趋破坏,中国越应建设。二是为对外合作创造更好环境,中国要一边不断降低他国对华科技合作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成本,一边加速提升他国技术、资金、人才流向中国市场的回报率与共赢感。

文章来源法布财经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