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何平:美国很难回到通胀率2%的时代,应适度放缓加息幅度
日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最新一期中期经济展望报告。该组织认为,随着通胀冲击缓解,全球经济前景较几个月前有所改善,并将2023年全球增长预期从2.2%上调至2.6%,将2024年全球增长预期从2.7%上调至2.9%。
对于目前困扰诸多经济体的高通胀问题,OECD预测,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总体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1%逐步下降至2024年的4.5%,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胀将在2024年下半年之前保持在央行目标之上。需要注意的是,OECD警告称,各国央行加息的影响难以衡量,对经济的冲击可能超出预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教授、系主任何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是最重要的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此外,欧美经济体通胀有所放缓,使得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
(相关资料图)
何平指出,美国不恰当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会持续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他国家流动性缺失较为严重。此外,由于美国通胀再难回落至2%,这一目标目前看来已不再合适。
对于欧央行货币政策空间,何平告诉记者,欧洲会更多地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复苏,因此欧央行还有一定的加息空间,经济可能不会陷入过度衰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平)
主要机构对2023年全球增长更乐观
南方财经:OECD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上调今年全球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何平: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是有所恢复的,尤其是中国优化调整了疫情防控政策之后,经济有非常强劲的增长潜力,消费和投资都活跃起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来说是很重要的,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发动机”,因此中国经济复苏对全球是一个利好。
再来看欧美的情况。美国2022年通过多次加息控制通胀,到年末通胀有所放缓,这种放缓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得经济在通胀得到适度控制的情况下不至于过度衰退。
事实上,今年年初的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可能好于预期,这也是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的重要证据,也就是说加息并没有使得“硬着陆”发生,虽然经济有所放缓,但有“软着陆”的可能性。
欧洲则在2022年经历了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这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对成本冲击很大,通胀率甚至已经超过美国,所以欧央行的加息幅度很大,因此很多人对此给出了负面的经济增长预期。
不过在2023年年初,欧洲通过设定能源价格上限等措施控制了能源价格的上涨,降低了对生产成本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界对其经济增长的担忧。
所以整体来看,当前大家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确实更加乐观,这也是各机构、各组织上调经济增长预期的依据所在。
对全球增长造成扰动的因素持续存在
南方财经:你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是否乐观?
何平: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以及通胀控制逐渐显出成效,实际上短期由于通胀以及相应的货币政策收紧对经济带来的冲击会逐渐消退,但也不足以乐观。
因为欧美国家的加息即使将通胀控制住,但利率如果很高,会对一些利率敏感性行业,比如房地产等带来很大的冲击,而这种影响不一定会立刻凸显,而是会逐渐显现。很多人此前预测美国在年初加息一次可能就见顶了,并且很可能在年底开始降息。但由于美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后续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很大,这就会对一些行业造成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考虑通胀、经济增长前景、失业和就业率之外,美国很关注汇率。美元汇率受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大,美国开始加息,美元指数就会涨得很快,一旦加息接近尾声,美元指数又会向下走。出于政治考虑,美国政府不希望美元指数过低,所以又开始加息。
因此,汇率的波动可能和经济基本面没有十分显著的关联,因为这种汇率层面的因素更多的是政治考量,而非经济考量。一旦有非经济因素掺杂在货币政策中,就可能产生低效率货币政策或者过度加息的情况,这给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全球流动性产生冲击,我认为这是低效率的。
此外,另一个对经济影响巨大的因素,就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推动的“去全球化”过程。在以往的全球化过程中,产业链的基本逻辑就是把生产转移到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这种做法从经济学上讲是有效率的,但目前美国等国家试图打破原有的产业链结构,重构产业链,出于政治考量,将部分生产移回本国。如果背离了经济的基本逻辑,必然会带来全球生产成本的上升,因为生产过程被转移到了成本更高的地方。
事实上,美国也试图将一些产业转移到所谓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比如印度或东南亚国家,表面上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我们要注意,生产不只是劳动投入,还包括“配套设施”,即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上下游物流。
也许可以将某一个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但整体生产成本更高,这最终会传导到全球的通胀,也会使得很多企业的盈利下降,因此产业链重构带来的结构性压力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很多国家。
因此,至少在中短期,美国不恰当的货币政策,包括过度加息以及出于政治目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对经济会持续产生负面影响。
其他地区面临流动性缺失风险
南方财经:对美国不恰当的货币政策能否展开讲一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对于其他国家有怎样的风险?
何平:由于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独特地位,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支撑货币就是美元,事实上,美国一旦加息,流动性会回流美国,因此,全球其他地区流动性缺失将比美国更严重,这就意味着美国承担的成本比其他国家更小,负外部性由其他国家共同承担。
具体来看,我认为美国加息带来的风险中只有约20%由自己承担,其余80%的风险是其他国家承担的,所以这给了美国很多货币政策操纵的空间和自由度。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货币政策可以“肆无忌惮”地变化,而美国不会太过担忧,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优势。
美国2%的通胀目标已不合时宜
南方财经:美国过度紧缩的风险已显现,但如果美国就此放缓或停止加息,已经连续8个月回落的通胀会否再次攀升?
何平:美国后续的通胀走势取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即美联储过去将2%作为通胀目标,这个目标在今天是否仍然合适?
由于深层次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等结构性因素,通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2%的通胀目标至少在中短期不再合适,美国也很难回到通胀率2%的时代。
美国之所以在过去三、四十年中一直保持了1%-2%的通胀率,重要原因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美国输送了大量的廉价产品,而当前美国若想改变这一点,同时保持低通胀,必然只有通过过度收紧的货币政策才能实现。
而正如刚才提到的,这种过度收紧的货币政策不仅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美国应该适度放缓加息幅度,不再继续保持2%的目标,才是对全球经济更有利的做法。
南方财经:此前,市场热议美联储停止加息甚至降息的可能性,如何预测其货币政策后续走势?
何平:美联储今年可能会考虑停止加息,有三个因素会决定其未来货币政策决策。一是实际的通胀情况,美联储不一定会盲目坚持2%的通胀目标,它很清楚如果过度强硬要求通胀快速回到2%,不一定是最优的,但仍然会看通胀的趋势,如果趋势还在向上肯定是不合适的,此时就要继续加息了。
二是就业,这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美国一定会权衡自身就业和经济增长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但需要注意,很多人关注非农就业数据,事实上它的波动性很大,即使出现了数据远超预测或者远低预测都不能代表什么,因为这一数据本身很难预测。
三是汇率问题,我们可以把汇率看作是加息或停止加息的信号。年初美元指数快速下跌,这是美国政府不愿看到的,因此美联储再次释放了鹰派论调。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各种数据,有为加息提供依据的数据,也有为暂停加息提供依据的数据,但美联储仍选择性地继续加息,说明其考虑的因素是汇率。因此,汇率走势如何也会决定其未来加息的态势。
美联储之所以能够释放比较鹰派的论调,是因为就业数据好于预期,自身软着陆的概率大增,因此可以更好地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其他目标,比如美元指数的稳定。如果经济数据好,通胀回落不够快,美元指数又有一定的下跌,肯定会有加息的空间。
短期内美国债务违约风险不大
南方财经:近期,美国债务违约风险不断逼近,两党就债务上限问题展开的博弈未见降温信号,如何看待其债务违约的可能性?
何平:加息的其中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增加美国国债的资金成本,即借债成本,这会增加美国的债务负担,因此可能会达到债务上限。
但我认为,短期内美国不会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因为美元是全球主要货币,美元一旦崩溃,其他国家都会承受损失,因此美国有几乎无限的债务空间,可以借新债、还旧债,而不用担心其他国家抛售美债。
当然,从经济学上讲,美国的债务空间不是完全无上限的,只是短期内看不到这一上限。
虽然两党就这一问题产生争执,但这只是两党博弈的手段和角力点,在面对一致对外的问题时,我认为债务上限肯定会上调的,否则会危及美元的霸主地位,这种成本美国是不会负担的。
中国经济复苏带来利好 欧央行仍有加息空间
南方财经:如何看待欧元区今年能源危机以及衰退的可能性?
何平:我认为欧元区目前面临的衰退风险小于去年。欧洲的能源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被控制,欧洲也获得了从其他国家进口能源的渠道,虽然成本比从俄罗斯进口更高,但能源进口这一过程已经基本稳定下来。
此外,欧洲还对能源价格设定了上限,这也对其价格进行了控制。因此,即使俄乌冲突产生新变化,可能也不会对欧洲能源成本带来新一轮的冲击,欧洲能源市场达成了一种均衡。
现在唯一的利空是欧洲的通胀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去年欧洲经济数据不乐观,导致加息幅度受限,前期加息幅度不及美国,因此控通胀效果不佳。今年欧洲经济一旦有所好转,后续可能会继续保持50个基点的加息幅度。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经济的强势复苏必然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多正面利好消息,欧洲也并不例外。中欧经贸往来十分活跃,欧洲会更多地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复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欧央行还有一定的加息空间,经济可能不会陷入过度衰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