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通胀为何如此顽固?
(资料图片)
如果说高通胀卷土重来让许多人措手不及,那么,它拒绝离开更令人震惊——过去一周,美国和英国等国再次对高物价感到意外。那么,为什么通胀如此顽固?从某种意义上说,答案相当简单:物价居高不下是因为支出一直居高不下,是因为货币政策过于宽松。但这个答案不能令人满意。政策没有收紧是因为各国央行不认为有必要这样做(看看那些错误的预测)。随着通胀持续,政策也已调整。2020年12月,美联储认为其利率在2023年仍将接近于零;现在,它预计其利率至少将升至4.6%。更难弄清楚的是,通胀为何一再与预测相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新研究工作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其分析指向三个潜在因素:冲击性事件、工资和预期。2020年和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干扰商品生产和服务之际,各国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援助。与此同时,全球家庭面临的特殊情况导致消费发生急剧变化:突然转向商品,然后又转回至服务。在经历了最初的通货紧缩后,这种动荡的净效应是推高物价。据IMF统计,去年,相对于疫情前趋势而言,美国物价涨幅中的大约40%以及欧元区物价涨幅的66%要归因于生产中断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慷慨的刺激措施和家庭支出的变化,在美国和欧洲的物价上涨中都占到30%。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连续出现一连串冲击性事件。IMF今年对各大经济体通胀情况的预测中的错误事实比以往更严重。去年做出糟糕预测的主要原因是预测核心通胀率方面的问题,而今年,对粮食和能源在推动通胀方面所起作用的低估是更大的问题。美元的惊人升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联储积极抑制国内通胀的产物——加剧了俄乌冲突的影响。其他经济体的货币走弱,进口成本上升,加剧了通胀问题。IMF第一副总裁姬塔·戈皮纳特和该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10月14日发表的一篇报告估计,美元升值10%会使外国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上涨约1%,更依赖进口的经济体所受的影响更大。工资增长强劲是第二个可疑因素。在正常时期,工资增幅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通胀预期以及劳动力市场是否不景气。较快的生产率增速和较高的通胀预期转化为较快的工资增速;较高的失业率转化为较慢的工资增速。在疫情暴发初期,这些关系破裂了。根据IMF的分析,与基本面相比,与封锁和保持社交距离相关的劳动力供应紧张起了更大作用。随着经济开始复苏,正常模式开始显现。然而,这对工资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劳动力供应已不再是大问题,但由于就业强劲和失业率低,薪酬一直在增长。工资上涨推动了消费支出,直接导致劳动密集型服务价格上涨。尽管工资一直强劲增长,但在许多国家,并不足以跟上通胀的步伐。在中位数情况下,即使失业率保持在低位,通胀率也会开始下降——这对决策者来说是一种近乎理想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收紧货币政策来减缓通胀。目前情况的不寻常性质可能意味着,过去的经验是否存在相关性尚有疑问。至关重要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胀预期如何——第三个且不可预测的通胀因素。人们对未来的看法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和工资意愿。如果最近的经验在这些看法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将有助于解释通胀持续存在的现象,并将使央行行长们的工作复杂化。人们的看法很难衡量,但还是有一些担忧的理由。尽管衡量北美预期的指标相对好些,但英国和欧盟的指标就不那么令人鼓舞了。这正是利率将继续攀升的重要原因。在一再遭愚弄后,各国央行不会收手,直到唯一出人意料的通胀数据是下行数据为止。